鹽源縣提升地方經濟主導產業和基礎產業 推廣適銷對路的特色產業
              2022-12-14 13:00:16 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
                黨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振興要落到實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識和積極參與,也為光彩事業提供了大可作為的舞臺。

                鹽源縣位于四川省涼山州西南部,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具有基礎鞏固的生態農業、得天獨厚的清潔能源和豐富多樣的礦產資源以及絢麗多姿的旅游資源,特別是瀘沽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與獨特的母系氏族人文風情舉世聞名。

                鹽源縣以開發資源、興辦企業、培訓人才、發展貿易、公益捐贈等方式帶動農民共同富裕,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持久廣泛的力量支持。鹽源縣光彩事業參與鄉村振興正當其時。

              鹽源縣光彩事業參與鄉村優先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農文旅融合一二三產互動

                鹽源縣立足資源優勢,堅持農文旅融合,一、二、三產互動,大力培育特色富民產業。推動農村產業發展,以市場為風向標,全縣已種植核桃120萬畝、花椒82萬畝、蘋果42萬畝,烤煙6.15萬畝,農業總產值超50.2億元,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全國花椒種植第一大縣、全國花椒產量第二大縣。

                帶動農村產業化發展,鹽源縣以“公司+農業合作社+農戶”等合作經營模式,擴大農戶生產經營規模。縱向發展種養和產供銷農產品產業鏈融合,“大涼山鹽源蘋果”成功創建為中國馳名商標、四川省著名商標,“鹽源早核桃”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同時,鹽源縣注重深入推進“農業+旅游”融合發展,“互聯網+農業”協同發展。

                健全運行機制提升產業化程度

                光彩事業參與鄉村振興為農民“生活富裕”拓展渠道,為鄉村現代化建設奠定基礎。村企聯建已成為新時期農村選擇推動自身快速發展的有效模式;光彩事業在鄉村支持教育、基礎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同時,讓鄉村文明與城市文明碰撞,形成鄉村文明新氣象。

                構建機制,暢通渠道。鹽源縣健全運行機制,做好服務保障;上下協調、左右聯動;加強項目引導,做好項目對接;做好信息服務帶動光彩企業人才流入鄉村;建立政企長效溝通機制,建立政府與光彩企業溝通長效機制;加強部門統籌,完善基礎設施,持續優化光彩事業發展環境;加大宣傳表彰,加強經驗交流。

                鹽源縣重點扶持龍頭企業,舉全縣之力,重點扶持蘋果、花椒、核桃、養殖業加工等農業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基地建設,同時鼓勵引導農民發展反季節蔬菜、優質水果、養殖、商貿、旅游等特色產業,使鄉村實現增產增收,繼續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對新產品開發、品牌培育等給予資金扶持和政策傾斜,繼續優化“政企”環境,增強光彩事業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內在動力。

                明確鄉村振興方向確保有效參與機制

                光彩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涉及各個生產領域,要切實做到“因村制宜、因企制宜、各方扶持、有序推動”,明確鄉村振興方向。

                找準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鹽源縣突出區域特色,將土地、生態、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與企業技術、人才、資本、市場等優勢有機結合起來,規劃鄉村發展方向;精心布局村莊、產業、商貿等區域,做好區域村莊環境整體設計;開展特色養種植產業和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培育提升地方經濟主導產業和基礎產業,大力推廣適銷對路的特色產業。

                制定靈活有效的參與機制。鹽源縣積極探索靈活、可行的村企聯建機制,摸索有效參與方式,讓光彩事業融入鄉村,鼓勵企業參與鄉村教育事業、基礎設施建設;按企業性質,設計合理對口支持方案,達到“以村促企、以企興村,村企共贏”的目標;按主動意向原則,讓光彩事業主動服務“三農”,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回報社會。(何智、劉開林)

              責任編輯:zN_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