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將有大事公布!
              2023-08-06 15:47:01 來源:

              今年以來,A股市場熱度呈現由熱到冷的局面。年初,在“強預期、強現實”的行情下,市場呈現普漲;但到了年中,市場再度轉為震蕩。近期,在密集的利好支撐下,市場走勢漸暖,信心也逐步回升。


              (資料圖片)

              下周伊始,A股市場又將迎來兩件大事,對于后續行情會有何影響?

              01

              下周兩大變化

              下周,A股市場上有兩件大事值得關注。

              首先,科創板有新動向。8月7日(下周一),科創板第2個規模指數——科創100將發布。據悉,科創100指數從上交所科創板中選取市值中等且流動性較好的100只證券作為樣本,將與科創50指數共同構成科創板規模指數系列,反映科創板市場不同市值規模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此次科創100指數的上市,也使得“科技賽道”再獲新抓手。財通證券近日研報指出,科創100是科創板中小市值公司代表,80%公司市值在50-200億元。對比寬基指數,中證1000標的90%市值在50-200億元,和科創100市值結構更接近。行業看,醫藥/電子/機械是科創100的3大主要行業,市值占比分別為27/26/16%,其中電子/機械在市值前30標的占比更大,醫藥在市值后50標的占比更大。

              今年以來,科創板頻頻涌現人氣牛股。截至8月4日數據,科創板股年內平均漲幅近10.1%,漲幅中位數達4%。其中,61股年內至今上漲超50%,且有16只個股年內喜提翻倍漲幅,佰維存儲、百利天恒、中科飛測、寒武紀等榜上有名。

              自2019年6月開板以來,科創板至今已有四個年頭,作為以硬科技為定位思路之一的證券板塊,目前看好科創板后市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觀點認為,目前科創板已具備走牛的條件,博時基金肖瑞瑾指出,從科創板的主要行業看,半導體處于創新的起點、周期的底部,后續投資機會較為明朗。從產業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好科創板行業的長期發展。

              其次,新股市場迎來“巨無霸”。8月7日(下周一),特色工藝晶圓代工企業華虹公司將正式登陸A股,以超200億元的募資額成為年內科創板最大規模的IPO項目,也是年內A股最大規模的IPO項目。同時,該項目將成為科創板第三大IPO項目,僅次于中芯國際與百濟神州,也將是科創板第八個百億元級IPO項目。

              數據顯示,公司本次發行總量為4.08億股,發行價為52元,其中,網上最終發行量為6116.25萬股,占本次發行總量的15.00%,網上發行最終中簽率為0.07053958%。從投資者參與打新的情緒來看,網上發行棄購數量為134.46萬股,棄購率約2.2%,棄購金額為6991.98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華虹公司上市后,將成為科創板第七家紅籌企業,同時也是第四家多地上市的紅籌企業。目前,共有6家紅籌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既包括中芯國際、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3家多地上市的紅籌企業,也包括華潤微、九號公司、格科微等3家僅在科創板上市的紅籌企業。

              02

              上半年“冷熱交織

              回到A股年內行情來看。

              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熱度呈現由熱到冷的局面。年初,在“強預期、強現實”的行情下,市場呈現普漲;但到了年中,市場進入“弱預期、弱現實”的狀態。多項數據亦展示出市場的冷暖情緒。

              首先,市場表現有“熱”的一面。

              開戶人數持續增長。據中國結算數據,今年上半年新增投資者數737.36萬,當前投資者數已達2.195億,顯示出投資者相對樂觀的情緒。

              市場表現好于去年同期。據華西證券分析師表示,今年上半年上證綜指和創業板綜漲幅依次為3.7%、5.7%,分別大幅好于去年同期的-6.6%、-15.9%。債券市場表現走牛,今年上半年中證全債上漲3.00%,大幅好于去年同期的1.9%。

              其次,也有“冷”的一面。

              成交額縮量。盡管開戶數據及新簽投顧資產規模數據十分可觀,但投資者觀望情緒濃厚,成交額相比去年同期減少。據悉,上半年A股二級市場股票成交額111.26萬億元,同比下降2.60%。

              業績底尚未明確。截至8月4日,已有1813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485家預增,104家略增,15家續盈,234家扭虧,合計838家公司報喜,占比46.22%;業績報喜公司主要分布在資本貨物、材料Ⅱ、汽車與汽車零部件行業。另一方面,有362家預減,609家預虧,合計971家公司上半年業績報憂,占比超過一半;業績報憂公司主要分布在材料Ⅱ、資本貨物、技術硬件與設備行業。

              此外,今年的IPO環比有所放緩。截至6月30日,根據wind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A股IPO數量和規模分別為173家和2097億元,環比有所下降,并且均低于2019年下半年來的平均水平。華福證券指出,短期來看,IPO和行情漲跌沒有必然聯系,IPO提速并未導致A股估值中樞系統性下降。從A股歷史規律來看,IPO數量或者募資規模和wind全A走勢并未呈現顯著負相關關系,相反二者走勢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03

              機構關注什么?

              整體而言,上半年行情較為復雜,為了對下半年行情有更好的把握,機構也在近期加緊調研。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3日,7月以來通過視頻會議、現場會議等形式被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共739家,參與機構最多的屬科德數控,有223家機構通過視頻會議和現場會議的方式參與提問調研。另外,信德新材、水羊股份都有被超過60家基金公司調研。

              公募方面,7月以來有上百家基金公司參與調研,其中嘉實基金最勤快,共調研了148次,平均每天都有4次調研,華夏、南方、博時基金緊隨其后,分別調研了106次、105次、105次。

              私募方面,7月以來調研的私募中,淡水泉(北京)投資、敦和資產和高毅資產最勤快,累積調研次數分別為72次、55次和48次。而被調研的上市公司中,依然是科德數控被機構調研最多,不僅有66家基金公司造訪,還有53家私募等投資機構參與了調研,大家對該公司的數控系統表示了較大的興趣。

              海外機構同樣在近期密集調研。近10日(7月24日至8月4日),海外機構對63家上市公司進行調研,其中,邁瑞醫療最受關注,被87家海外機構密集調研。其次是環旭電子,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共有30家。

              從行業看,據Choice數據統計,7月份機構調研最多的行業是機械設備,調研總量接近2000人次。其次是電子行業,也獲機構調研近1200人次。此外,計算機、化工、醫藥生物、電氣設備、有色金屬、汽車、輕工制造、傳媒等行業也獲得較多的機構調研。

              從調研內容來看,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及業績變動的原因乃普遍關注的問題,還有不少機構關注企業各主營業務的進展情況,在業內的競爭力、下半年訂單展望等核心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北交所的“小巨人”企業在年內展現出較好的賺錢效應,也受到越來越多券商的調研與關注。比如汽車板塊的蘇軸股份近期接待了民生證券、申萬研究所等券商的調研;“大牛股”曙光數創接待了中信建投、中信證券等機構的調研。

              04

              后市行情如何演繹?

              最后,回到A股行情來看。

              時間步入8月后,A股在利好政策的提振下正逐步回暖,但從成交額來看,很多人依然對于市場的恢復性上漲保持謹慎。后續,市場將如何演繹?

              首先,從政策面而言,國泰君安上海研究總監認為,重磅會議有三個要點:

              首先是承認國內需求的不足,強調了逆周期調節與結構性政策并重,在新的困難挑戰面前,相信接下來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將加速落地;其次是對房地產表述的巨大變化,指出“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預示著行業進入新周期;最后是對于資本市場的全新表述“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相比年初的強預期,在經歷了二季度數據的全面回落后,這一次市場把預期放得很低,而7月底的會議則給予了市場超預期。上周開始,市場在重要會議后再度進入強預期,不過相比今年1月,這次資金表現得更為謹慎,從中期來看,這也將更有利于行情的發展。重要會議對于當下癥結問題做了最高層的指示,相信接下來的舉措將全面有利于經濟與市場的復蘇。

              因此,面對3000多點的指數與很多歷史極低估值的周期行業,此時需要保持信心,期待三季度能真正打響翻身仗。

              其次,從市場整體看,針對三季度市場變化,天風證券研報指出,三季度,A股市場的四個定價因子都相比二季度出現好轉,雖然幅度都不大,但可貴的是,弱現實的改善正在發生共振。三季度,基本面、政策面、匯率、外部環境(風險偏好)四個方面方向都有望發生積極變化,產生弱共振,市場情緒大概率將企穩回升。

              相比年初的行情而言,今年年初市場的邏輯是復蘇預期強共振,而3季度或將迎來復蘇現實的弱共振。兩端交易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預計7-8月有望重啟復蘇交易。行業上,政策利好的方向(基建、汽車等)和基本面占優的行業(出口鏈有韌性,部分消費持續恢復)有望錄得超額收益。

              關鍵詞:
              責任編輯:zN_0608